病史摘要
中年男性,因咳嗽3月入院,以干咳为主,无明显发热,胸部CT检查示前纵隔占位。
既往有高血压病史,否认糖尿病,否认手术及外伤史。
PET/CT 全身MIP图
PET/CT 融合图
展开剩余85%PET/CT检查示:
前纵隔见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,范围约15.5cm×10.2cm×15.5cm(上下径),边缘不规则,上下界约为胸骨柄上部至剑突水平,下方与心包分界不清,左前方侵入剑突水平前胸壁,其内密度不均匀,夹杂小片状低密度区,CT值介于17Hu~44Hu之间,肿块整体呈FDG摄取弥漫性显著增高,SUVmax约为20.7。
纵隔(2R、4R组)、内乳区(左侧)、左侧心膈角区及膈脚后间隙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,FDG摄取显著增高,最大约3.3cm×2.0cm,SUVmax约为23.0。心包左侧、大血管间隙及左侧胸膜见多发结节状及条块状FDG摄取增高影,SUVmax约为20.5,CT见不规则软组织增厚影,边界清楚。
颈2~6椎体、胸(6、7、8、11、12)椎体、腰1~5椎体、右侧肱骨、右侧肩胛骨、双侧肋骨多处、骨盆诸骨、右侧股骨见多发不规则结节状及团块状FDG摄取增高影,SUVmax约为17.9,CT于上述部位见部分骨质密度轻度增高,大部分骨周围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,部分侵犯左侧腰大肌及双侧竖脊肌下部,部分累及相应椎管。
病理结果:
一、疾病定义与特点:
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成熟T淋巴细胞或NK细胞的恶性肿瘤,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罕见亚型。其恶性程度高、进展快,可累及淋巴结、皮肤、鼻腔、消化道等多个器官。
二、典型症状:
无痛性淋巴结肿大(常见于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),质地软且边界不清;
全身症状:发热、盗汗、体重下降(称为“B症状”);
局部症状:鼻腔型:鼻塞、流涕、鼻出血。皮肤型:红斑、结节或溃疡;
骨髓浸润:贫血、血小板减少。
三、病因与高危因素:
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风险:
病毒感染:EB病毒与NK/T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;
免疫异常:长期免疫力低下或自身免疫性疾病;
环境暴露:长期接触化学物或辐射;
遗传倾向:家族中淋巴瘤患者增加患病风险。
四、影像学检查:
PET/CT可全面评估全身病灶分布,优于传统CT和MRI检查。
PET/CT在T细胞淋巴瘤诊疗中的核心优势:
1. 早期发现与精准定位 PET/CT通过追踪肿瘤细胞的高代谢特性(该病例为18F-FDG显像);
2. 全面分期评估 一次全身扫描即可明确淋巴结及结外器官受累情况,避免多部位检查的繁琐性,对脾脏、骨髓等隐匿部位的显像优势显著;
3. 疗效动态监测 化疗或放疗后,PET/CT可区分活性肿瘤组织与坏死/纤维化区域。代谢活性的降低早于病灶体积缩小,为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。
4. 预后判断与复发预警 治疗中期PET/CT结果可预测长期疗效:若代谢完全消退,提示预后良好;若残留高代谢灶,需警惕复发风险。
五、治疗:
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。
发布于:陕西省众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