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江苏省发布了老龄事业发展报告,咱们省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“中度老龄化”阶段。
根据联合国的标准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>7%称为老龄化社会,>14%为中度老龄化,>21%则为重度老龄化,一叶知秋,全国老龄化趋势可见一斑。
天时地利人和,“天时”有多重要?我们曾经在《中国首部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指南全解读!》一文中详细讨论过生育年龄的问题,众多研究、指南也明确把35岁作为女性生育的“分水岭”,但这一观点仍然被很多人嗤之以鼻,认为是散播焦虑。
但实际上,这里要分清三个概念:“最佳”生育年龄、“高龄”、“极限”生育年龄。
1.“最佳”生育年龄
“最佳”生育年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。
展开剩余81%从医学角度说,女性性活跃期差不多在14岁左右开始,在20~25岁左右发育成熟,此时每个月平均有25-30%的概率自然受孕。
这一概率在女性30岁之后出现下降,35岁以后下降速率变快,到40岁左右,每个月的自然受孕几率降至5%左右。
单从自然受孕角度来说,35岁以前备孕,确实是最理想的选择。
2.高龄
到底几岁才算高龄产妇?其实并没有统一答案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划分,>35岁为高龄妊娠,≥42岁为绝对高龄,≥50岁为极高龄。
当然,不是说35岁以后就生不了娃做不了妈妈了,星月接待的客户中八成都是35岁以上人群。
只是,年龄大的时候生育,会面临一些额外风险,比如反复流产、染色体异常、妊娠期高血压、妊娠期糖尿病,宝宝也会面临较高早产、畸形等风险。
比如在35-40岁之间,流产概率为20-30%,40-44岁,这一数值大约升高至34%。
3.“极限”生育年龄
在此前的文章中,我们科普过不同年龄段自然/试管的受孕概率、活产率👉高龄试管成功率有多少?看完数据出乎意料···这里就不赘述了,可以再补充一下试管周期的数据。
如澳大利亚相关数据统计显示:
≤30岁女性:
1个试管周期,活产率平均为43%;
3个试管周期,活产率平均为65%。
42~43岁女性:
1个试管周期,活产率平均为6%,
3个试管周期,活产率平均为11%。
丹麦一项大型研究显示:
30岁以下女性自发性流产风险为12%,
35岁以上女性自发性流产风险为25%,
45岁以上女性自发性流产风险为90%。
除此之外,前置胎盘(包括胎盘早剥、前置胎盘和胎盘增生)风险,≥40岁初产孕妇与20-29岁初产次孕妇相比增加10倍。
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:为什么我身边总有35岁、40岁生孩子的!?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因为成功生育,值得喜悦庆贺,生不出来,自然不会宣之于口。
即使使用辅助生殖技术,也不能保证可以成功受孕,成功受孕也不代表能成功分娩。
而一旦过了45岁,自然受孕的可能性,除极个别案例(可以到上新闻的地步),几乎就没有了,试管成功率也<5%。
同时,不是只有女性生育力会下降,男性生育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,只是相对没有女性显著。
高龄生育,如何降低潜在风险?1.35岁以上夫妇,在无避孕措施,固定性生活6个月以上,未孕应启动生育评估,37岁以上女性应更早进行。
2.男性同样需检查精液质量。
3.≥35岁女性可接受胎儿非整倍体筛查(PGT-A),妊娠中严格进行孕检筛查,充分了解高龄产妇的产科和围产期风险。
其实,关于多少岁生孩子,是没有固定答案的,因为这是一个关乎个人选择、生活体验、经济状况、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的考量。
比如,在经济、心理更加成熟的时间段生孩子,经济基础更扎实,人生阅历更丰富,三观更成熟,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好处的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年龄不能作为判断生育的唯一指标,女性有自己的生活、学业、事业规划,每个家庭也有特殊的情况,所谓“理想受孕年龄”应该是与各种现实因素相联系的,不妨问问自己,问问伴侣:心理上准备好做成为父母了吗?工作或事业可以支持家庭负担了吗?其他家庭成员愿意予以支持吗?
结婚年龄、生育年龄延后几乎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,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,我们要做的是正视、重视女性孕前、孕中、分娩的评估和管理,确保母婴安全,毕竟辅助生殖技术是一种治疗,而治疗是为了健康,生殖健康也是健康的一部分,即使不生育,生殖问题依然值得关注。
星月送子是由五星控股、顾泽医疗等多位知名主任医师共同投资的国际孕育服务公司,整合国内三甲医院生殖中心和海外知名生殖医院资源,优中选优,针对有生育需求的人群提供一站式生殖辅助诊疗服务。成立至今,已经为超10000个精英家庭送去属于自己的宝宝。
发布于:江苏省众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